嘉正网 一只鸡拯救一座县!专家找遍全县仅剩200只,如今爆红_安义_时间_纯种
江西有种灰不溜秋的鸡,土得掉渣,名叫瓦灰鸡。不过这只“土鸡”可不简单,命运多舛的它嘉正网,曾差点从这个世界上消失。
它浑身上下都是灰色的,灰毛、灰皮、灰脚、灰喙、灰冠,人称“五灰”,完全是鸡界“高级灰”代表,这灰也不是啥脏兮兮的灰,而是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的青灰色,配上乡间的绿树或金黄稻田,恰似一幅活的水墨画。
瓦灰鸡个头不大,公鸡也就三四斤,母鸡两三斤左右,骨骼纤细,肌肉结实。它们生性活泼,在林间草地间窜来窜去,找虫子、刨地,那叫一个生龙活虎。
这种鸡还特有“慢工出细活”的本事,人家现代肉鸡四五十天就能出栏,瓦灰鸡却要整整180天,足足多等三四倍的时间!但正因如此嘉正网,它肉质才格外细嫩,鲜香浓郁,回味甘甜。
展开剩余65%不管炖汤还是红烧,味道都绝了,当地人都把它奉为“肉中珍品”,这种只有时间才能酿造出的滋味,工业化的快节奏生产是永远模仿不来的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灾难来了。随着改革开放,各种“洋鸡”大举入侵,这些国外引进的鸡生长快、产蛋多、效益高,瞬间就把我们中国本土的瓦灰鸡比下去了。很多农户为了赚钱,纷纷改养“洋鸡”,瓦灰鸡的身影在乡间越来越少。
更要命的是,没人注意保护这种本地鸡的纯种血统,不少农户的鸡都跟“洋鸡”杂交了,到了90年代末嘉正网,纯种瓦灰鸡基本成了传说,整个物种已经站在了灭绝的悬崖边上。
就在这紧要关头,熊传书这个“鸡司令”出现了,1999年,他向上级申请保护瓦灰鸡的计划获批后,带着团队钻进安义县的山山水水,上门挨家挨户地找鸡。
那阵势,别提多拼了,回来全身都是鸡粪也不在乎。最终,他们好不容易凑齐了约200只还算纯种的瓦灰鸡,算是保住了这一物种的“火种”。
从那时起,熊传书带着团队开始了漫长的26年守护之旅,2005年,安义县建立了瓦灰鸡原种场,他们像照顾婴儿一样记录每只鸡的系谱、性能数据,精心选育。
保种工作有了起色后,他们又开始了推广之路,从鸡舍搭建到饲料配方,从疫病防控到市场开拓,事无巨细,全心投入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2009年瓦灰鸡被列入《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》,又陆续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
如今,瓦灰鸡已成为安义县的特色农业名片,从濒临灭绝到产业振兴,这只“灰羽精灵”用26年的时间,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“凤凰涅槃”——有些美好,看似平凡无奇,一旦失去嘉正网,便再难寻回。
发布于:江苏省月月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